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何常常拍出來的畫質感覺就是比較差,就是好像模糊了一點...
影響畫面的品質有很多因素,假設先不討論機身本身性能.鏡頭光學品質以及照片拍好後的後續處理,會影響到畫質的大概就剩下
1.你拍攝時候用什麼ISO去拍攝
2.你拍攝時候用多快的快門去拍攝
3.是否有對好焦
是否有對好焦也並非本篇關心的影響因素,關於 1(ISO高低) & 2(快門速度) 兩點來做點簡單的討論....
ISO高低影響著畫面的乾淨度...越高的ISO需要的快門時間越短,但是畫質越不純淨.
快門速度越快,拍攝就越不容易被手震因素影響到,動態畫面的凝結能力也就越強,但是越快的快門就越需要越高的ISO(先暫且不討論光圈這個變因).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ISO品質與快門速度之間拿捏選擇....
基本上我是比較偏向於寧可畫面因為高ISO髒了一點(反正可以去噪做程度上的補救),也不敢隨便放低快門速度,因為我總覺得畫面髒還算小事,畫面手震整張糢糊掉可以說是整個毀了...
很多人只知道調低ISO可以使畫質更純淨,卻不知道快門對於畫面的清晰程度具有關鍵性影響(尤其以手持拍攝來說...),常常把畫質不好的原因歸咎在相機不夠好或是鏡頭不夠好,卻不知道其實是快門速度不足與手震導致,特別是說有時候輕微的震動並不會看出是明顯的手震痕跡,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成像品質,特別是在高焦距與動態畫面上...
以400mm等效拍攝來說,理論上需要1/400秒來當安全快門(但是我覺得這只是安全底限),更多時候我自己在拍攝,如果情況允許,我喜歡用更高的快門速度來拍攝.
以下的拍攝是在室內以45-200mm kit鏡頭拍攝,用200mm等效400mm為拍攝焦距,以S快門先決模式拍攝,來看看不同快門速度與ISO搭配下整體展現出的畫質感受,第一張是全圖縮小,第二張是1X CROP擷圖來看細部畫質.
ISO 125,1/30秒
ISO 250,1/60秒
ISO 500,1/125秒
ISO 1000,1/250秒
ISO 1250,1/320秒
ISO 1600,1/400秒
其實從1/30秒~1/400秒,我們可以發現1X CROP 清晰程度都有若干差異,大概清晰度從1/250秒才算及格,低於1/250秒的拍攝都可以明顯從切圖或是整體縮圖看出有明顯的糢糊化感,而ISO 1250,1/320秒這張圖似乎是清晰度與畫質純淨度的最佳平衡點圖.
請注意!拍這些圖,我是以非常輕鬆坐著的方式拍攝,並且盡可能穩定地按下快門,一般情況下,除非你是拍靜物,不然通常都得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好焦,馬上按下快門,並不可能像我這些測試照沒有時間因素的壓力,去慢慢穩定按下快門,更何況常常會動的東西本身(例如貓狗等寵物或是活潑的小孩)就需要滿高的快門去凝結動態,對於快門速度怎麼能夠不去重視呢?
當然經過練習,你可以有更穩定的雙手來按下快門拍攝,但是一方面這是機率問題(所以我通常喜歡連拍幾張,挑選出一張讓我感到最清晰穩定的),一方面不可能有100%穩定的雙手,除非你沒心跳...只是看你手震的影響程度高低罷了,而快速的快門則是提高拍出清晰照片機率的程度方法.
當然,快門拉高了....光線不足下,ISO也得拉高,ISO拉高對畫面來說影響也是負面的,就看你在利弊之間的抉擇是否下得夠聰明罷了.
現在真的變懶了...以前的我即使在大白天拍攝靜物,都一律上腳架.最低ISO拍攝,求得最穩定也最乾淨的畫面,懶了之後,現在拍攝都是在盡可能下拉高快門了.
你還在怪罪你的相機拍出糢糊的照片是因為相機爛嗎?看一下你拍照片都以什麼速度的快們在拍攝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