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最佳觀看解析度 1920 x 1080 全螢幕觀看 (可按F11進入全螢幕閱讀模式)

目前分類:硬體器材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3年5月8日入手,續Panasonic CM1後第二支有一寸感光元件的手機.

跟我前一支手機Sony Xperia 1 II 在拍攝處理和風格上差異相當大,我自己其實比較習慣於手機拍攝影像呈現不要有太濃厚的個性,

然後自己再做一些後製處理,或是如果上傳IG再看套用啥風格適合,通常我調出來的調性也比較中規中矩,但小米13Ultra的賣點就是跟Leica合作授權的調性風格,

因此影像個性是比較強烈,不過不管是"萊卡經典"或是"萊卡生動"感覺出來的畫面對我來說色彩濃厚度都比較偏高,

但這種濃厚度調的整體風格卻也還不錯,還不至於有彩度過高的視覺疲勞問題(雖然我可能會希望稍微降飽和),重點是其實手機拍攝出來的東西多數是為了上傳社群,

這種風格在社群觀看上是滿討喜的,而且一些別家旗艦手機的校調風格似乎又是更over,據說萊卡的校調已經是比較含蓄了...

可以看看底下這則別人的心得評論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0/20入手...分享一些SONY Xperia 1 II的攝影心得. 這篇主要分享的是長焦70mm那顆的拍攝心得.

規格參數 f/2.4 ,ISO最低25到最高1000,拍攝時間最快1/8000秒,最慢可以到30秒.

假日拿去高雄市立動物園拍拍試試看...因為主題是拍動物,無法過於接近拍攝 ( 很多都還隔著一層髒玻璃..),長焦拍攝是最適合的 ,可惜的是去的時間比較晚,下午晚些陽光比較沒那麼充裕,加上雲層偏厚,光線比較沒那麼明亮,ISO值我交給相機去自動設定AUTO,多數都會在安全快門前提下,去拉高iso,也剛好看看這鏡頭的感光元件雜訊抑制能力如何...

從硬體規格iso最低到25最高只到1000來看,這顆雜訊其實是比較嚴重的,光學品質和呈現細節上我倒覺得還算不錯,陽光充足.有好好對到焦情況下,畫面品質應該是還不錯,不過發現這顆有時候會有對不到焦的問題(合理懷疑,即使顯示對焦成功,也難保確定準焦),然後加上感光元件相對雜訊比較嚴重,IP抹躁後細節會整個被吃掉,因此我是拍raw檔,後續用比較好的軟體自己處理,解DNG RAW檔我用 lightroom ,僅只於解raw和稍微校正一下EV,後續除躁和影像品質加強用 Topaz Studio 2 這套軟體的 "AI CLear" 濾鏡去處理 , 輸出後回到我習慣的光影魔術手做一些小修正和最終輸出,雖然費工夫但效果是真的比手機 IP 處理好上不少.

簡單歸納幾個優缺

優點 : 光學本身細節是夠的

缺點 : 感光元件抑制能雜訊能力差,機身軟體處理抹除會把細節嚴重吃掉. 對焦改善空間大.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使用起來的感想,這台對我來說最大的優勢應該是從gx7使用者過來操作體驗幾乎接近無縫接軌,但同時規格也大升級,比較明顯的大概是高iso的堪用度,iso 800 算是滿ok的,iso 1600也還可以,對畫質有較高要求的人iso最高到800都還是非常讓人放心,如果縮圖觀賞狀況下,iso 1600也還不錯,iso 3200上去開始就出現比較明顯的細節衰退,顏色也一些偏差的情況,iso 6400上去大概就屬於應急用,跟gx7相比ISO的表現大概改善了有一級(GX9 ISO 800跟GX7 ISO 400是差不多的感覺),至於防手震能力的提升按照官方公布規格是有,但個人使用的話會需要累積一段使用時間才會感受到(主要是最近也比較少遇到微光或是室內拍攝場景),只是因為ISO表現改善的關係,姑且不論光學防震的提升是否有感,可以用更高一級ISO和更短的快門時間拍攝,成功率就直接增加很多,這是明確有感的.

此外與GX7相比多了很多功能,雖然很多我是暫時用不太到....

諸如相機上的RAW編輯.先拍照後對焦.疊圖或是更多濾鏡選項,對於不習慣電腦上修圖編輯直接機上完成輸圖的人來說,應該是很大的福音. (現在相機韌體大趨勢似乎都想增加更多功能以完成取代部份PC作業的感覺...)

PS.習慣電腦修圖作業的人大概不太會去用這些功能...但對一般用戶來說應該是不錯的利多.

另外手機遠端遙控功能這次也新增了藍芽控制模式,與WIFI連接模式不同,藍芽控制只是做很簡單的快門釋放等等基本功能,

並不像是WIFI模式可以有畫面輸出到手機且有多種設定選項,但說真的....我個人喜歡藍芽模式多於WIFI連接模式,

WIFI連接模式有幾個缺點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篇只是很簡單地開箱拍拍照紀念一下....使用體驗和測試等等介紹往後會放到後面的篇章介紹.

先解釋一下我購買GX9的動機,GX7購買於2013年9月19日,至今天已經使用4年半多(新機GX9於2018年3月31日購入取得),其實我最想等待的並不是GX9,而是之後可能出現的使用有機感光元件的新機,但大概推測有可能又是3.4年後,甚至4.5年後,這期間如果保證我的舊機能夠活得夠久,我或許不會購買GX9,但就怕撐不到有機感光元件下放GX系列相機那年,GX7已經提早解職,萬一壞了勢要買新機取代,但如果剛好在有機感光元件下放到GX系列前一兩年壞,那時候買是很不划算的,與那那樣我乾脆這時候買台新機比較保險,且GX7之前有摔到,使用得也很粗魯,不知道能再撐幾年...多重考慮下就買GX9了.

很多人會將GX9跟GX85或是GX8比較,認為GX9沒升級價值....OK....手上已經握有GX85或是GX8的人,對他們來說GX9可能升級的吸引力不夠,問題是我是幾年的機種GX7起跳升級,我要選也是直接選最新的,何況我本來就喜歡GX7操作體驗,GX9是正宗GX7的後代系統,操作手感與設計理念都是GX7的進化與延伸,幾乎無縫接軌舊機,這樣我不選GX9要選誰? 一個是體積重大.不像GX系列的GX機種,一個是GX正宗下代機種,但感光元件用的還是舊款沒升級,對喜好正宗GX7操作手感和設計理念的人來說,GX9當然是理想首選.

GX9與GX7相比太多進化了,我只挑幾個我特別喜歡的重點進化來談

1.感光元件畫素升級,同時雜訊抑制也相對更好,都有提升.

2.可以直接用USB充電...這太重要也太方便了...

3.更好的機身防震,可以跟某些鏡頭防震系統搭配達到更強的防震等級.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01月12日購入....

這顆鏡頭在網路上已經有相當多討論....剛拿到也還沒太多機會出去試拍,詳細特性還得再一段時間摸索,不過網路上不少討論,大概結論的重點就是

1.畫質明顯優於 一代鏡頭 (紫邊問題.防手震能力.周邊畫質.高焦時候的紮實度)

2.同焦段的最大光圈也大上一些

3.體積.重量縮上不少

4.鏡頭質感也好些

總之就是有點不可思議就是.....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s.請以電腦螢幕與電腦一般流覽器觀看

這偏是比較cm1跟gx7 (鏡頭用 Panasonic LUMIX G X VARIO 12-35mm F2.8 ASPH ) 一些光學與感光元件的性能上的差異,每個拍攝場景範例以三張為一組 ( cm1 拍攝 iso 200 , 光圈 f/2.8 f/5.6 f/11 共三張 , gx7 iso 200 ,光圈 f/2.8 f/5.6 f/11 共三張),焦段的話可能兩者有誤差,但盡量把gx7的畫面範圍調整成跟cm1一樣.

樣張原始檔 

cm1 jpg直出

https://www.flickr.com/search/?user_id=32297932%40N04&sort=date-taken-desc&tags=cm1fortest20150907jpg&view_all=1

cm1 raw輸出 (90% lr jpg 輸出)

https://www.flickr.com/search/?user_id=32297932%40N04&sort=date-taken-desc&tags=cm1fortest20150907raw&view_all=1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61164954/project/cm1remoteshutter/index.htm

0802更新專案程式

相關想法.建議.資訊....統一在此發佈.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PDATE 07/19 DEMO清晰版

 

GH3版本找到相關討論資源 http://www.personal-view.com/talks/discussion/6703/control-your-gh3-from-a-web-browser-now-with-video- 

別人的研究專案 https://code.google.com/p/iunxtio/ (java版本,支援 G6, GH3, GX7, and GH4 )

後來大概了解,除了liveview即時影像走udp mjpeg在傳送,其他的部分都滿好處理的,多數是http協定和method.

==

現在很多相機都可以透過WIFI跟手機連線,然後透過APP遠端遙控操作相機,並且有些官方還有釋出SDK給開發者做更多軟體的應用,即使沒有官方支援,私下也可能有第三方研究整理出來,不過Panasonic的相機雖然近年來都加入了wifi連線功能,但就是還缺SDK釋出這塊,不確定是我沒google到,但大概找找資訊,我找不到,自己也沒特別的目標需要這應用,就沒特別鑽研這部分了.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陣子剛買Lumia 1020 不久,最後思考一些事情後,還是打算把1020賣出(原本想留著當收藏或是當以後有可能的開發測試機),貼補一些錢(當然還有賣點其他東西),湊一湊直接買Panasonic Lumix CM1(2015/06/16入手),1020拍照已經相當不錯,但嚴格來說拿來取代一般的相機當成是一個方便的藝術創作隨身工具,就是離理想還有一段距離,而手機的功能部份個人可以接受,但並不是很喜歡,至於LG G4則曾在考慮名單內,手機功能部分極佳,拍攝也有一定水準,但CM1這種完全主打攝影的機型(嚴格來說它屬於攝影器材兼通訊功能)實在太吸引人,乾脆就一次到位.

P1110841  

(從產品名稱跟型號可以了解這產品的定位性質)

清新優質不亂勸敗....請先思考一下自己的需求.喜好,和這台CM1的設計定位優缺,再行考慮.

P1110840 P1110843 P1110848  

近年來其實紛紛有零零星星的變種跨界機型,DC跑android的一種(主要似乎是為了方便網路分享設計,但這種設計問題似乎頗多),手機塞光變的一種(除了光變以外,和接近DC的體積外,其實還是手機的內在,畫質也沒好到哪),再來就是像CM1這台,無DC的光變,但有相機的內在和接近手機的體積.

但CM1不是完全沒缺點,分成兩個部分來說,手機功能的話 :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篇遲來很久的開箱文,這顆鏡頭購入於2014年3月11日,原本就想買的一顆奢華鏡王,後來因為要幫朋友婚攝(因為一些因素取消)所以買了下來,3月到現在已經不能算是啥開箱文了,不過還是拍拍照,紀錄一下.

P1230916-S

 P1230917-S

 P1230918-s

上面是盒子的幾面


 P1230919-s

裡面的東西拿出來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S.21號被抓去教召,明天就要出發了...為期5天,然後緊接又可能會去花蓮玩,此篇後續更新應該稍晚,不過也不一定會更新,有更多心得就更新,沒後續心得就維持原狀.

(扯到爆炸...被我搞錯日期....是10月21不是9月21)

9月21日更新,防手震比較

PS.相關問題歡迎發問

Panasonic GF1於2010年2月19日購入,Panasonic GX7新機於2013年9月19日購入,算起來足足用了有3年半多,而距離GF1日本上市日期2009年10月足足約有4年了,時間過得相當快,當初會選擇投入M43陣營有我的考量,即使到現在我仍然覺得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是GF1這台機器有其當時的時空背景和技術發展狀況,用了3年多後,發覺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畫質來說,如果要求精製我ISO幾乎都只敢開到200,在需要高速快門的狀況下,這變得很卡手,另外GF1沒機身防震,使用手動鏡頭也是滿大的遺憾,除了畫質跟機身防震問題外,GX7多了一些我很想要的功能,電子快門技術對於微距領域與超高焦兩個拍攝需求來說滿重要的,因為機身快門機械的收放會造成機體輕微震動,對於微距跟超高焦拍攝來說這種震動影響會變得極為巨大,另外電子水平儀也真的很方便,手機無線控制超讚,峰值對焦對手動鏡拍攝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我是常時間拍攝下來卻定了我的需求,在專業考量下選擇GX7,當然GX7有一些我還是覺得小可惜的地方,1.翻轉螢幕有一點半殘的味道,還可以忍受 2.錄影流量率應該是被策略性地壓低了(跟GH3相比下) 3.WIFI跟手機連結,不知道是我手機本身問題還是GX7 WIFI功率太弱,離稍微遠一點,連結會中斷掉,不過距離以一般拍攝來說算是很夠用的範圍了,  其他大致都還好,當然我需要更長時間的使用,才能有更多深入的心得,還沒玩的很深入,感覺多了不少貼心功能,只是那些功能我比較沒那麼有興趣而已(ex.更多濾鏡模式.縮時攝影.wifi網路的更多周邊應用.諸如此類的功能...請去看官網或是其他開箱文介紹,我關心的比較偏我自己需求部分). & GX7 在電子快門模式下ISO 只能夠開啟到最高3200(並且無法使用閃光).

原本我以為一定要NFC功能才能與相機連動,或是沒NFC 手機連動會很麻煩,結果摸了一下是還好,手機沒NFC也OK,當然有NFC一定更方便,NFC的作用只是一個快速觸發和配置連結的通訊而已,只有WIFI一樣OK,多一點點手動步驟而已.

這次採買GX7太急了,不是很好的一次購物經驗,不說哪一家,避免糾紛,但我想提醒的只有

baxerm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